首页采健保健百科 除湿,南方度夏第一要务

除湿,南方度夏第一要务

2015年05月18日15:57 

摘自《生命时报》 2015-05-15 第914期 第17版

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周迎春

20140519094057250.jpg

时下正值初夏至仲夏时节,以广东为代表的岭南地区又迎来了湿热难耐的季节。这时的广东,天气总是一阵闷热一阵骤雨。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,一年有三季以暑热气候为主,对当地居民的脾胃影响很大。中医认为,脾胃主水,湿气大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,继而产生内湿,表现为舌苔厚腻、口腔黏液多而苦涩、四肢倦怠。
中医致病有六淫之邪,包含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。其中,湿热更容易发生在夏天。因为夏天气候炎热,雨水较多,湿气弥漫在空气中,家中也非常潮湿,往往让人有汗出不透、浑身黏糊糊的感觉。赶上暴雨突降,当地居民还不得不涉水淋雨、穿着湿衣等,都会阻遏阳气,让人被外界湿邪侵袭。还有一种湿由内而生,多因脾虚生湿,即脾失健运,不能运化精微,不能行其津液,以致水湿停聚所致。此时,脾阳虚损,水湿不化,又易感受外湿。外湿多表现为湿疹、皮炎,还有关节麻痹、伸屈不利等表现;内湿影响肠胃消化吸收,容易导致胃肠型感冒、腹泻、消化不良、恶心呕吐等。
南方居民在夏季还可能有“矛盾”的感觉,一会觉得一口水都不想喝,一会又突然上火、喉咙痛,一天喝几大杯水都不过瘾。这是因为,在很多人身上,湿、热可能同时存在。湿大于热的人,表现为头重身困、四肢酸软、精神疲惫、胃口不好;热大于湿的人表现为舌苔厚腻、大便干、口渴。
古话说: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,湿性黏浊,如油入面。”意思是说湿性重浊、黏滞,由湿热造成的湿疹等病不易好。由湿热造成的疾病,需要通过清热利湿来治疗。南方居民除了请专业中医师根据症状治疗外,生活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除湿。
1.饮食除湿。一般来说,油腻、煎炸、辛辣的食物,以及膏粱厚味、黏滞肥腻之物,都属于湿热范畴,夏季不宜多吃。如果无节制地胡吃海塞,肠胃内的食物无法得到及时清理,就会出现口气重、喉咙痛等湿热表现。南方雨季,居民宜食用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可以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,比如绿豆、冬瓜、玉米、西瓜、薏米、赤小豆等。尤其推荐薏米红豆汤,但不要加大米。祛湿清热后要通过健脾来治本,可经常煲些淮山莲子汤、白扁豆眉豆汤来调理体质。广东人爱煲汤,可取薏米30克,土茯苓30克,猪肉250克,熬汤,饮汤吃肉。
2.身体除湿。首先,淋雨或出汗后及时擦干,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,不要猛吹空调,以防外邪侵袭。其次,南方雨后常出现云山雾罩的天气,此时应减少户外活动。再次,出门记得带伞,少穿拖鞋和洞洞鞋,避免涉水。最后,湿气重的人大都因为饮食油腻、缺乏运动,常感身体沉重、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。运动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,跑步、健走、游泳、瑜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运动要选在比较凉快的早晚,避免汗液流失过多造成津液亏耗。
3.家居环境除如果房间里湿气很重,要在相对干燥时及时开窗通风,下雨时紧闭门窗,打开除湿机或有除湿功能的空调。南方人少用易吸潮的棉被和荞湿麦枕,可选择不吸湿、透气好的丝绵被、记忆棉枕头。有太阳时及时晾晒被子、枕头等。

按揉养生穴位是中医除湿的妙招。

1.腋窝的极泉穴,位于腋窝顶点,腋动脉搏动处。建议每天按揉或拨动2次,每次不少于36下。

2.小腿肚的承山穴,位于踮脚尖时,小腿后侧肌肉隆起的尖角凹陷处,可一手扶墙,单腿站立,用另一条腿的脚面踢打承山穴,每次5~10分钟。

3.膝窝的委中穴,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,每次拨动或敲打不少于36下.


网友热评

热点推荐